用一句話介紹自己,探索自我是場尋寶遊戲

這是我開始寫1000字的第一天,我決定先用「想到什麼寫什麼」的方始開始,幫助我進入寫作流,今天想寫關於自我認同

前兩天,我又再修改Instagram上面的簡介,我在藍色代稱區選來選去,糾結應該選Physical Therapist?Digital creator?Video creator?Health/Beauty?Pilates studio?

這已經是我第數不清次做這件事,每一次決定,我心裡總是想,「好!下定決心就是這個了。」但沒隔多久又發現自己跳進編輯區,苦惱。

更煩的是,開始創作後,公開帳號除了Instagram以外,還有YouTube、個人網站、LINE、臉書、Podcast……每一個平台都出了同一份作業給我:「嗨Maggie,和大家介紹你自己吧
!」

說是自我認同,更精準的說大概是:個人定位吧,我一直認為找不到我要發展的方向,該怎麼簡單明瞭的說我是誰,我想做什麼。自我介紹成為個死胡同,我出外闖蕩一陣後,總會發現自己又回到原點(聽起來像恐怖的惡夢)。

但在最近兩三週,我突然發現,我的自我介紹字數越來越少了。

印象中,我曾經寫過的自我介紹大概有(因為實在改太多次,不太記得了):

「物理治療師,幫助工作族找回身心平衡的舒適生活。」
「原本跑病房的YouTuber,喔不是,是物理治療師啦!」
「好奇心旺盛的物理治療師aka皮拉提斯老師」
「分享身體知識,心理健康,閱讀學習,畫畫手作,生活靈感」
「超級瑪奇 Maggie|物理治療師|皮拉提斯 x 閱讀探索」

而現在我的自我介紹是:「我寫健康和學習。」

當我意識到這個改變時,除了吃驚,更多的是「恍然大悟」。

持續探索自我的旅程,像是視力檢查時螢幕黑洞裡的紅房子,我不知不覺地聚焦了,目標開始變得清晰,知道我想做的事。

前幾天我收到一封Email,是四年前我在醫院遇過的實習生,她告訴我她浮浮沈沈,找不到自己的路。我看著信中的文字,信中的她,像極了老是在自我介紹編輯區逗留,想不出答案的我。

《越工作越自由》裡,提到的一個概念:自我認知三角形

年輕的時候,我們站在三角形的頂點,我們對自我的認識不深,感覺茫然。隨著一段時間的探索,三角形的底部變得寬廣,當底盤越大,我們越清楚自己的志向和能力。

這裡的危險區是:並不是年紀越大、工作年資夠久,自我理解三角形就一定會隨著時間等比長大。

三角形的廣度取決於「探索值」,而非年齡。

而容易踏入危險區的,常常是符合社會價值上「專業」的人。

這群人經過多年「目標導向」的教育,進入職場時,身上已經具備被認可的能力,熟悉工作環境後,工作變得不需要耗費太多心力,他們能更快上手,可能有比較好的職稱,甚至很快能教導新人。

但,當人能輕鬆解決工作上90%的問題,在工作失去挑戰時,探索值就降低了。他失去把三角形底盤拉大的機會,成為狹長的三角形,處在很小的舒適圈中。

這是上一份工作的我,也是大部分現代人的矛盾:在自我認知很侷限的時候,就要精準決定未來的志向。所以我們對前途感覺徬徨,害怕自己做錯決定,始終不敢下好離手。

在世紀帝國的遊戲中(希望你知道我在講什麼),世界是一張黑暗的地圖,你的視線範圍僅有你所處的小小村落。你得派出騎兵往外探勘,看看哪裡有寶藏,敵人在何方。騎兵經過的地方地圖才會展開,你的視野開闊,漸漸明白,此時才是決定行動的時刻。

所以當我們仍站在三角形的高點,迷迷糊糊弄不清方向時,派出騎兵吧!經過廣泛的勘查,最後你會很清楚的知道,自己的能力要放在哪一個點上,因為探勘的過程中,你明明白白地走過。

本篇圖文來自我辦的健康靈感日,《越工作越自由》讀書會簡報。